世人都知“天下三大行书”,第四大行书是什么呢?

人气 0   发布时间 2025-08-26 18:05:59



图片
《伯远帖》是东晋书法家王珣的行书书法作品,原帖尺寸纵25.1厘米,横17.2厘米,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书法真迹"中国十大传世名帖"之首,天下第四行书,国家一级文物,属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,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王珣,(350 - 401) 字元琳,小字法护。临沂人。官至尚书令。他是“书圣”王羲之的族侄,出生在一个精于书法,几代不衰的名门望族。其父王恰,其祖父王导均善书,所以史称“三代以能书称,家范世学,珣之草圣,亦有传焉”。其草书《伯远帖》,一直被后代书法家、鉴赏家、收藏家视为瑰宝,是因为它是十分难得的东晋名人书法真迹。伯远帖东晋王珣真迹。历来为后世书法家,鉴赏家,收藏家视为瑰宝。
《伯远帖》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。它行笔峭劲秀丽,自然流畅,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。被列为“三希”之三。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, 结体较开张,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,飘逸,真有点“如升初日,如清风,如云如霞,如烟,如幽 林曲洞”的晋人韵味。­
图片
《伯远帖》王珣是给亲友的一通书函,纸本,5行共47字,纵25.1cm,横17.2cm,因首行有《伯远》二字,遂以帖名。此帖笔力遒劲,态致萧散,妍媚流便,是典型的王氏书风,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,后归吴廷,曾刻入《馀清斋帖》,乾隆十一年(1746年)归入内府,经乾隆品题,与王羲之《快雪时晴帖》、王献之《中秋帖》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,乾隆御书匾额“三希堂”,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。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,包括三希在内,摹勒上石,命名《三希堂法帖》。在西苑的北海建“阅古楼”,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,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,三希原件仍藏在养心殿三希堂。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,《伯远帖》、《中秋帖》曾藏在敬懿皇贵妃所居的寿康宫。溥仪出宫之时,敬懿皇贵妃将此帖带出宫,后流散在外。1950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将《伯远帖》、《中秋帖》购回,交故宫博物院收藏,曾经公开展览,并已影印出版。

原文:

“珣顿首顿首,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。自以羸患,志在优游。始获此出,意不剋申。分别如昨,永为畴古,远隔岭峤,不相瞻临。”释文:伯远卓有成就,衷心所期,为诸从兄弟中之成大器者。我因疾病在身,志趣在于优游自在地生活。此次才始获得出任,意愿不能舒展。分别犹如昨日,却是畴古之长。远隔重山,不能相互造访晤对。

(横屏查看原图)


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


图片
丹墨轩书法
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章锦街道凤鸣路4963号

           

上一篇:12月7日丨上海市2026年书法统考时间确定 下一篇:没有了

丹墨轩联系电话:136-1641-9991

山东丹墨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